互联网医疗的新故事:左边是微医,右边是阿里,京东
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在此期间,微医一直是一个“破坏者”。2010年,微医前身挂号网在上海,启动,为医院提供预约挂号、电子病历等医疗流程优化服务;2015年正式更名为微医同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2018年,微医启动“移动医院”,成立微医泰山慢性病互联网医院。
随后两年,微医在中国,推出首个市级慢病管理服务,开通医保线上支付,在天津,成立以互联网医院为主导,提供包括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在内的数字化医疗服务的紧密型医联体。
此前,微医多次被报道准备上市,现在“靴子”终于落地了。近日,微医,数字医疗板块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Holding”)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这是向资本市场迈出的关键一步。互联网医疗深耕十年,它的色彩几何是什么?还有哪些卡片?
01正解微医
要了解微医控股,我们必须先回答它是做什么的。招股书显示,微医控股主要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同时,微医控股还建立了多种独特的服务交付渠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莱文报告》,从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咨询数量来看,微医控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
由此可见,此次申请上市的微医控股只是从微医分拆出来的数字医疗服务板块,此外,微医还拥有保险经纪、医药交易平台、医学教育、视频技术、非数字医疗服务股权投资等业务布局。
微医控股的两大核心业务是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其中,2020年医疗服务收入7.06亿元,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11.25亿元,占比61.4%。
所谓医疗服务,就是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用户主要通过移动应用和数字健康终端,可以获得全面的咨询、诊疗服务,获得无缝的医疗健康体验。医疗服务主要包括线上预约、线下首诊、病案采集、线上随访、电子处方、处方调剂和医疗费用线上结算。
微医控股的另一项业务是健康维护服务,建立了会员服务模式,提供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用户长期的医疗健康需求。
据了解,疫情期间,微医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放医保网上支付,高峰时期,为武汉40.8万名重病患者带去了97%的网上用药需求,截至2020年底,微医,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超过14.5万人,每个会员带来的年均收入约3600元;仅从企业客户来看,健康管理服务就覆盖了200多家企业客户和1900多万会员。
总的来说,微医控股的商业逻辑是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个人提供更加便捷、有效、实惠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健康维护的目标,同时为行业提高效率,支付党控费,提升整体福利。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是主要的决策者,即“先有药,后有药”。
在了解了微医控股的业务之后,让我们看看它有多好。在收入方面,微医控股近年来发展迅速。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微医控股收入分别为2.55亿元、5.06亿元和18.3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8%。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相比,虽然营收有差距,但同期增速超过前者,呈现非常好的增长。
毛利方面,微医控股近三年分别达到7600万元、1.18亿元和4.9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9.9%、23.3%和27.2%,与其他玩家基本相似。
盈利能力方面,2018年至2020年,微医控股净亏损分别为4.14亿元、7.57亿元和8.69亿元(调整后),亏损率分别为-163%、-150%和-47%。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率逐年收窄。
这些财务数据背后是微医控股闭环后高效运营、快速复制的业务,招股书显示,微医已落地全国2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7家已取得医保资质),连接7800多家医院,平台上执业医生超过27万人(其中86%为主治及以上),覆盖中国前三大医院的95%以上,2018年至2020年累计数字医疗会诊量已超过4000万次。
注册用户数方面,2018年至2020年,微医控股从1.24亿增长至2.22亿,MPU(月付费用户)达到2540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采用了不同的表决权结构(WVR)申请上市,IPO完成后,将成为中国医疗医药行业第一家与WVR一起申请上市的公司。根据联交所, 香港,的规定,为了使用不同的投票权结构上市,除了财务要求之外,还必须有高业务增长的记录和可持续的轨道,并且必须符合创新型工业公司的定义。此前,小米和美团都是这样被列入名单的。
剑横着走
虽然都顶着“互联网医疗”的帽子,但微医和京东, 阿里和平安有着本质的区别事实上,如果我们更进一步,至少可以把它分为两条赛道:数字医疗和医疗电商。
从营收结构来看,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类似,本质上是一个“医疗电商”,以“自营平台”的医疗电商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京东健康药品及保健品销售收入为167.73亿元,占总收入的86%以上,而营销、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仅为26.09亿元。据京东健康称,其零售药房业务有超过2000万个SKU,平台有超过12000个第三方商家。
根据阿里健康2021财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总营收为71.62亿元,其中医药自营收入占总营收的84.2%,医药平台占12.9%。这也意味着医疗电子商务占阿里卫生总收入的97.1%。
相比之下,平安好医生背靠平安集团,没有阿里、京东电商的基因优势,其商业逻辑是通过平安公司“输血”,同时进行线上流量运营。目前平安好医生的医疗电商收入占比高达54%,其余基本来自在线医疗和消费医疗。
与上述三家不同,微医控股“心无旁骛”,专注于数字医疗服务。它以互联网医院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直接连接医院、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来解决中国医疗行业的痛点: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其中,微医控股旗下27家互联网医院中有17家获得了定点医疗保险,位居行业第一,这是非常罕见的,这意味着微医控股真正突破了医疗保险的门槛,而不是停留在支付这一简单的技术连接上。因为医保资质需要同时满足平台合规、医生合规和医疗质量的要求,难度很大,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支持能力的双重认可。
此外,在微医控股提供的数字医疗服务中,开始尝试与当地医保、商业保险融合,一方面增强了用户粘性,另一方面降低了获客成本和大规模复制成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体系,被认为是微医控股未来高质量增长的又一动力。
显然,长期以来,微医的发展主要是由创新驱动的。这些年的建设和投资,不仅为微医自身打造了一个护城河,也为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突破。可以说,微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等领域投入的R&D创新,扩大了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的覆盖面,为医疗价值链各方提供了有效赋能。
招股书显示,微医控股2018年和2019年R&D投资分别为2.38亿元和3.6亿元,占总营收的93.4%和71.3%。即使2020年营收增长262%,R&D投资(3.44亿元)占比仍超过18.8%,高于很多同行。
03巨大的“蓝海”
与医疗电子商务相比,微医的道路相对艰难。数字医疗面临监管力度大、严肃医疗服务复杂、传统利益固化等问题。这也意味着,在通过更高的门槛后,微医控股作为初创企业的优势明显。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弗若斯特沙李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232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3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0%。
同时,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有迫切医疗需求的个体。据最新统计,中国,确诊慢性病患者近4亿,其中糖尿病患者1.2亿,高血压患者2.7亿,冠心病患者1100万,脑卒中患者约1300万。
近年来,在技术升级、市场需求增加、政府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医疗服务行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医疗服务数字化流动性有望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大幅提升。2018年第26名是行业的里程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优化现有医疗服务,“做优存量”;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做大增量”;这给了互联网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目前,中国有1100多家互联网医院。
医疗本身是一个涉及国家的大问题,也是一个与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行业。在中国从“注重医疗”向“注重健康”转变的过程中,微医走了自己的路。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探索,更是整个行业的经验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