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适合老龄化:社会责任不是整个掘金老市场的核心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建议推动智能技术与新业态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杨元庆,提出“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老年人困难,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在他的提案中,国家政协成员、搜狗公司CEO 王小川,也重点谈到了如何加强数字经济的产业规划,以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不过,严格来说,科技领袖在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产品“适老化”转型的想法,利用科技和智能技术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并不新鲜。
早在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将从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老龄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结合不同类型特殊群体的需求,专项行动将采取针对性的改造优化措施。第一批将完成115个公共服务网站和43个手机应用的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围绕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需求,将优化界面交互、内容阅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有效提升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服务的体验。
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从工信部公布的名单中可以发现,第一批改造已经基本覆盖了当前居民高频数字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内所有超级应用都在列。根据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国内用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35款应用即可满足社交、娱乐、电商、新闻等需求”,那么第一批适合老龄化转型的应用几乎可以帮助2.74亿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更好地应用智能技术。
在这样的现实下,科技领袖们仍在提出两会互联网产品的数字化转型,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在我看来,这是企业社会责任驱动的,但实现用户增长、挖掘老年经济市场,才是互联网应用主动老龄化转型的源动力。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们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年轻一代也可以说是线上一代。网上打车、挂号、点餐、订票、交费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实现“一机在手,天下一家行”并非不可能。
但不难发现,数字化快速进步带来的便利似乎属于年轻一代,而老年用户则受到与智能产品接触时间短、智能操作技能有限、很多app功能操作(设置)相对复杂等现实影响,逐渐成为数字时代的边缘人。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数字化正在成为银发族的一道门槛和难题,对老年用户既不友好,也不公平。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下,企业可以适应互联网产品的老龄化,让老年用户也能融入数字化进程,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生活,实现科技上的平等权利,可以说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体现。
然而,这并不是积极进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的全部。事实上,实现用户规模增长、实现用户规模增长、挖掘银发经济才是源动力。
就移动互联网应用而言,用户规模一直是资本市场互联网产品定价的关键指标,实现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也是企业面临的核心特征
现实中,能够为互联网公司提供大规模用户增量的,只有儿童和老年用户。因为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互联网公司真正能大规模发展的其实是老年用户。
而从相关数据来看,老年用户也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规模基数大,二是净接触率低,为——。从用户规模来看,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3亿;第47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60岁及以上网民仅占11.2%。
高增长率、高用户基数、低触达率的基本特征,使得老年用户成为网民的最佳选择。
从互联网公司所谓的用户沉淀、用户价值挖掘、用户实现的发展路径来看,老年用户群体也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富矿。他们不仅有与年轻用户类似的应用(信息、娱乐、社交、购物)。需求,而且还有很强的消费能力。从相关数据来看,就消费水平的绝对值而言,其实老年阶段的人均消费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并不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要高于此。
因此,不难理解,互联网公司正在积极改造互联网产品,以适应老龄化。
可以说,互联网公司适应互联网应用的老龄化,利用技术创新,将老年用户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本质上是“无利不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