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新规则出台!
自5月初《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出台,打赏名单全面取消后,网络主播行业迎来了更严格的规定。
6月22日,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主播执业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这个《规范》所涵盖的对象包括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以上述音视频节目的形式出现的人,虚拟主播也包含在这个列表中。
在《规范》中,除了18条主播和行业应遵循的正面行为规范和要求外,第14条还突出了31条违法违规行为,这是主播不能触碰的“红线”。这些行为大多早就在法律法规中有所规定,但对于主播来说,在此详述。
其中,以下几点比较有针对性,值得各平台和主播关注:
为整治“饭圈”乱象,《规范》第六条指出,网络主播要坚持健康的风格和品位,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
第十四条特别要求,主播不得引导用户进行低俗互动,不得组织煽动粉丝互撕、引战、造谣攻击,不得实施网络暴力。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在豆瓣等平台整治“饭圈”乱象后,相关不良行为已经少了很多。这次在网络主播的规范中重申,也算是一次更深层次的清洗。
《规范》也对网络直播中获取流量的一些行为做了详细的要求。比如第十四条中提到“奢侈浪费食物、假食、呕吐、暴饮暴食等。或其他容易造成不良食物消费和食物浪费示范的内容”不得出现在网络直播中。
早在2020年,央视新闻就批评了《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的问题。而且mini,米子君,当时大火的大胃王,都因为涉嫌吐槽造假被点名批评。大王吃广播的背后是哗众取宠,误导消费。《规范》再次禁止了网络主播的暴饮暴食行为。
此外,针对部分主播为了获取流量而“蹭热点”的行为,第十四条还规定,网络主播不得“侮辱、诽谤或者传播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或者故意制造舆论“热点”。
2021年,奥运冠军全红禅走红后,家乡被各平台主播骚扰。“网络名人”无视彼此隐私,传播全红禅一家的日常生活。近日,唐山烧烤事件发酵后,疑似网络名人在烧烤店门口拍摄视频打卡获取流量.
在各大直播平台上,每当有热点事件,总会有主播前往现场。他们不是报道事实的记者,而是哗众取宠的小丑。这些“网络名人”的负面新闻总是在全网引起公愤,却很难及时发现他们所在的平台。《规范》的发布有助于提高各平台的管控意识。
第十四条还指出,主播不得“以有组织的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礼物抽奖’等方式,暗示、引诱或者鼓励用户大额‘打赏’,引诱未成年用户以虚假身份信息‘打赏’或者‘打赏’”。与5月的《意见》相比,这一规定更加严格,处罚措施明确。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规范》还要求,直播不得介绍或展示容易被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不得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商业宣传或表演,获取不正当利益。
针对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数据造假等损害赔偿问题
一是禁止营销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或者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对交易、关注、浏览量、点赞等数据流量进行篡改或者伪造;
二是禁止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通过虚假承诺欺骗消费者、使用绝对化用语、违反广告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许可直播销售特许、专属商品等行为;
三是禁止通过“弹幕”、直播工作室名称、公告、语音等方式传播虚假或骚扰广告。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了演员谭开在商品直播过程中的严重违法行为,称其“胡说八道、突破底线、虚假宣传”。
从谭开当天的直播来看,他不断强调自己产品的优越性,“真实”、“唯一”、“仅此一个”、“独一无二”等正面和非法的词汇层出不穷。所以他受到虚假宣传的质疑是很正常的。
《规范》发布后,主播们才能意识到直播不是一个零门槛的行业。主播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因此,对于此前社会关注的网络主播偷税漏税现象,《规范》第十一条明确要求,网络主播应当如实申报收入,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从之前的直播主播维娅和雪梨,到最近的游戏主播“迪士”和节目主播许,网络主播偷税漏税的新闻层出不穷。公众在震惊逃税金额之高的同时,也在猜测他们是否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这一次,《规范》明确指出,“不得为违法、不道德的艺人提供公开演出、出场的机会,防止其转移阵地。”比如Viya的团队在淘宝上另起炉灶,推出了“蜜蜂惊喜会”,但是她没有机会再出现了。
除了以上规定,《规范》最醒目的要求就是网络主播的职业资格。第十三条规定“网络主播应当自觉加强学习,掌握从事主播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直播内容(如医疗卫生、财经、法律、教育),主播还需要“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向直播平台申报执业资格,直播平台应对主播的资格进行审核备案”。
这一规定可以算是主播行业准入门槛的开始。目前,虽然Tik Tok等平台已经要求医生等职业的主播必须通过平台审核,但对其他职业领域的主播并没有强制要求。《规范》一旦实施,帮助用户避免被各种“专家”误导,同时提升各专业领域的权威性。
相比之前《规范》的类型,《意见》对各平台的违规主播提出了具体的处罚措施:
违规的是一对网络主播,要加强警告和约束;
第二,对于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封禁其账号,并将相关网络主播列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通过换账号或者换平台再播。
第三,对构成犯罪的网络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规范网络主播的行为,不仅要靠曾丽的规范,还要靠各平台严格执行,各主播自觉遵守。只有在规范中前行,直播行业才能长久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