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市万亿巨头终于培育出来了
1.蚂蚁上市万亿美元巨头终于形成。7月20日,蚂蚁集团正式宣布上市计划,并寻求在科创和港交所同步上市
一个月前,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科技,一切都铺好了。就其本身而言,正如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所说,需要“进一步支持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扩大内需,加强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
对于选择这一节点上市、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原因,井贤栋解释称,“科创Board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新经济公司更好地获得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在内的资本市场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
除了对外宣传的变化,蚂蚁公司的主体也从“浙江蚂蚁小额贷款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抛开杭州和金融属性,以“科技”名义上市显然更符合新经济浪潮的趋势。
蚂蚁在2018年的估值将达到1500亿美元。作为中国商业史上罕见的超级独角兽,其融金融与科技于一体的业务毋庸置疑。科创板和港交所的上市计划也让资本市场瞬间兴奋,阿里巴巴美股价盘前涨3.95%。
对于蚂蚁来说,资本市场的火爆程度可以在近期预测,而验证“更透明地面对大众,做一个能活102年的好公司”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蚂蚁打着科技的旗号,靠金融发家,如今已经成长为科技集团,但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的资本权重完全不同。蚂蚁上市和未来的市场表现无疑是资本市场后来者的基准参考样本。
随着科技公司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在科技加持下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称之为科技公司。蚂蚁的科技属性早已体现在科技占比和之前的融资上。
蚂蚁集团CEO 胡晓明,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截至2019年底,蚂蚁的技术服务费已经占到总营收的一半以上,未来五年技术服务费占比将达到80%。
根据蚂蚁的官方信息,我们可以勾勒出它们科技投入的大致脉络:
2013年,支付宝推出了最后一台小型机,完成了去IOE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2015年10月,蚂蚁金融云上线,向金融机构开放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
2019年底,蚂蚁科技品牌发布,蚂蚁金服的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计算)技术底盘全面产品化;
2020年6月,蚂蚁开发的全球数据库产品OceanBase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进一步推动科技产品的商业化。
蚂蚁布局技术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得益于双11的年度压缩和稳定性测试,金融云、支付系统、数据库性能、区块链等相关技术能力,很难说比不上国内最大的购物节。
此前,路透社报道称,蚂蚁今年将上市,目标估值为2000亿美元(约1.4万亿元人民币),并透露蚂蚁2019年将实现营收1200亿元,净利润170亿元。
尽管蚂蚁否认营收数据,但这家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好的独角兽公司,可能会刷新2020年全球最大IPO纪录。
2018年,蚂蚁金服宣布融资140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两年后的今天,蚂蚁极有可能超过20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独角兽。
很难忽视的是,当人们谈论蚂蚁时,拥有超过10亿用户的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就是载体。
作为蚂蚁最具体的应用工具,支付宝在推动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移动支付时代的重要推动力。如今,我们享受移动支付的便利:不用面对银行柜台的冷脸和携带现金的风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拒绝的权利,这体现在支付宝的一点业务发展上
从上市的基本面来看,无论业务营收能力、稳定性和未来想象,蚂蚁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蚂蚁在金融领域几乎拥有全牌照,在目前宽松的监管下,在资产管理方面优势明显。据阿里巴巴财经报道,仅2019年第四季度,蚂蚁就赚了20多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可见其营收能力。而从2020年的一系列动作来看,蚂蚁打造的金融科技开放平台的作用显现,小微企业、农村金融、供应链端的数字化服务都是未来的发展空间。
是时候了。至于蚂蚁选择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原因,二级市场的背景极其重要。
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原有的消费和理财观念被重构。上一轮股市暴涨,人们的投资热情也让国内资本市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交易所和投资者都渴望高质量的独角兽。
上交所在蚂蚁宣布上市决定后的第一时间表示,欢迎它们申请科创董事会。港交所, 李小加,首席执行官甚至表示,“蚂蚁集团选择申请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募资市场的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完善,可以容纳这种规模的独角兽。
过去由于市场规范、资本认可等考虑,互联网公司大多选择去美或赴港上市,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福布斯2020年全球企业榜单中,在全球最具实力的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顶级科技巨头均未选择内地IPO。
由于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受到限制,港交所错过了互联网科技繁荣的十年,港股因过度依赖金融地产而饱受诟病。港交所错过了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