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救援:挺身而出的凡人,以及他们的数字工具
《紧急救援》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现实生活中有超级英雄吗?”是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蓝天救援队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纯公益应急救援组织,拥有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每年派出数万次国内外救援任务。如自然灾害救援、登山寻人、户外急救等。他们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救援行动永远不收费。 3分钟及时响应,半小时预判决定,4小时到达现场,是他们的速度;一年预备培训,两年技能考核,累计服务400多个小时,是他们的态度。在这样一支组织效率高、专业技能强的救援队伍中,大部分成员都不是专职人员。平日里,她们是律师、理发师,甚至是妈妈。一旦有救援需要,他们会立即转换身份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如此庞大的人员队伍,如此复杂的紧急情况,蓝天救援队如何从容应对?
从2016年开始,他们的救援工具除了头盔和绳索,还增加了数字化工具。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当晚20时09分,蓝天救援队第一时间在企业微信本地督导群组织救援报名; 21时32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队员迅速响应;统计完毕。不到48小时,第一批蓝天救援队队员抵达土耳其,第二批、第三批也陆续到位。
这是紧急救援的节奏。与时间赛跑所获得的每一秒,都有可能再拯救一名幸存者。 “这就是我们早在2016年就开始使用企业微信的原因,因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紧急联系系统。”蓝天救援队数字化总监何先生回忆道。全国有超过50,000名注册志愿者。应急救援信息一出,需要立即清点哪些志愿者可以去,有哪些装备,然后根据登机物资限额快速分拣筛选,最后从上千名志愿者中做出安排申请人。以往,在没有数字化工具支持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救援组织,救援队一次只能将报名通知向下传递一层。 —— 北京协调中心负责人联系当地主管,当地主管找到领队,队长通知队员。每个队员一一确认报名信息,提交相关技能证明,上报自己的装备信息后,所有的信息都要由队长打包整理,然后提交到下一级,协调中心最后会花时间总结和选择。蓝天救援队利用企业微信实现“全国信息秒采集”。过去,全国369支队伍需要层层统计信息,现在一张企业微信“征集表”就可以搞定。
企业微信“征集表”是企业级在线问卷,可“一键转发”至企业微信群,实时查看谁填了谁没填。更重要的是,采集表格可以实时自动统计,在线表格自动生成,采集信息格式统一,无需再花时间粘贴整理。
以土耳其地震救援信息采集为例,当地主管将“采集表”一键转发至群内,每位队员可立即填写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护照号码、救援信息技能证书、防护用品等资料。最重要的是,收集表格可以“自动统计”成在线表格,不需要组长和主管单独汇总。
此外,通过在后台设置“固定格式”,可以自动核对团队成员填写的护照号码位数和格式限制,节省重复确认的时间;还可以将团队成员的证件照、护照复印件等“图片”采集表直接上传并自动打包到企业微信的“WeChat”文件夹中,省去整理照片的功夫。有了这样的“集合形式”,大大加快了救援队的组织速度。
登记信息的收集只是启动救援任务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沟通协调。比如给队员买保险的时候登记个人信息,申请签证的时候统计紧急签证的次数,装备装备的时候查看每个队伍的需求等等,都需要统计。采集形式大大节省了沟通和组织的时间,在救援任务中,时间就是生命。 “除了采集表,我们还会用‘在线文档’来汇总实地的最新情况。”何老师回忆说,联合国和当地政府会发布灾区的实时信息,包括天气、救援装备需求、重灾区分布等,救援队通过微信“在线文档”记录灾区的新变化,“在线文档”是实时更新的。群里可以随时打开“在线文档”,看到的都是灾区的最新消息,不用一遍又一遍地在群里发不同版本的word文档,重要的群内信息零散,而且联合国发布的所有相关文件都是英文的,公司微信在线文件有“翻译”功能,可以一键将所有国际新闻翻译成中文,让国内志愿者可以直接看到国际救援工作。最新信息和快速翻译。
经过充分的救援准备,蓝天救援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3支队伍。共有300多名会员分批抵达土耳其。救援工作在曼彻斯特三地继续开展,搜救建筑386栋,约18万平方米。与其他救援队合作,共找到8名幸存者和138名遇难者。
这只是蓝天救援队每年进行的数万次救援中的一次,更多的救援行动几乎每天都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
蓝天救援队时刻准备着保护市民生命安全,企业微信也在竭尽全力保障企业信息畅通和沟通畅通。
应急救援除了要“快”,还要足够“专业” —— 救援分为山地救援、水上救援、洞穴救援、城市救援等多种类型。以山地救援为例,救援队员需要在复杂环境中学习记忆地图、判断方向、规划路线。同时,他们还必须掌握高空绳索和无人机的使用。蓝天救援队每年注册新队员3万余人,其中不乏怀着对生命救援的敬畏和热爱加入的非专业人士。因此,专业培训是蓝天救援队每年对新兵进行的重中之重。工作。应该怎么做才能保证效果,提高效率?蓝天给出的答案是将训练还给每个队员自己完成。为此,蓝天救援队自主开发了在线培训平台,放在企业微信工作台上。志愿者们只要打开企业微信,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小视频学习各种救援技能,并根据每个环节的回答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但是光看知识讲解的培训视频是不够的,很多技能还需要练习。例如,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非常实用,不亲自尝试很难学会。以往,这样的培训只能线下反复进行,哪怕只有两个人,也要教。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蓝天救援队找到了钥匙。为提高培训效率,有必要在线组织实践培训。以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为例:在前期报名阶段,培训师通过企业微信“群发助手”功能,直接将培训介绍信息发送给全国志愿者。有意向的志愿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加入培训企业微信群,即可报名参与。正式培训阶段,培训师通过企业微信“群直播”进行实时讲解。每12名学员配备一名助教进行实践指导。学员学习后,必须将自己的操作视频发给助教组。一项一项进行更正。近期,蓝天救援队也开始使用联网的心肺复苏教具,可以根据视频中学生的动作生成相应的按压深度、频率等数据,助教可以查看实时数据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指导。在技能认证阶段,学员只需在系统中上传自己正确操作的视频并存档即可。培训师在后台审核通过后,即可对该科目进行认证。从后台可以查到学员的所有认证信息,包括在线课程和技能认证,每一次培训和任务情况都会记录在系统中。现在,蓝天救援队的实训从组织到取证已经全部上线。过去,一次线下培训最多只能培训七八个人;现在,在线培训打破了地域限制,一次直播培训就可以覆盖全国的志愿者。
对于救援队而言,企业微信中的认证信息是快速筛选不同救援任务队员的依据;而对于队员们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份见证他们逐渐成长为合格救援人员的珍贵档案。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成员多为兼职,与公司不同,有绩效、考核、激励、晋升等管理方式。组织的日常运作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蓝天救援队给出的答案是坚定地实施数字化。最初,蓝天救援队是由一群热爱公益的户外爱好者发起的。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野外事故时有发生,于是这群人自发组织救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成员之间也相互认识。但随着救援行动的不断开展和队伍的逐步壮大,蓝天救援队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如果他们不认识,他们怎么组织救援?一开始,当地的队伍分而治之,确实能够及时应对一些当地的救援任务。不过,一旦涉及到更大规模的救援,组织起来还是相当麻烦。得一个一个找人,加微信,拉群。直到2016年,蓝天救援队开始使用企业微信。通过统一的“通讯录”,现在只要有救援任务,指挥部就可以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团队的队员进行快速沟通协调。每个地方都有哪些团队一目了然,必要时可以请求哪些团队支持。除了日常交流,救援装备也会在不同队伍之间共享。每次大型救援任务都会用到专门的救援设备,比如生命探测器、冲锋艇、无人机等等。这些装备往往数量有限,价格昂贵,需要领队和队员自行申请。但是,由于救援行动通常比较紧急,“先借器材,后补手续”的情况在队伍中时有发生。有时因为借用的设备太多,船长自己也不一定记得清楚设备去了哪里。为解决管理难题,蓝天救援队使用了企业微信的“审批举报”功能。团队成员直接用手机发起设备审批,负责人远程通过审批,既节省时间,又能实现“自动提醒”,什么时候返回一目了然什么设备。内部管理数字化,使蓝天救援队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再比如,每次任务结束后,救援队都会对现场的照片和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但由于大部分照片往往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以往此类信息只能存储在硬盘中,检索起来非常麻烦。企业微信的“微盘”恰好解决了蓝天救援队对信息安全的担忧。微盘是企业微信专门为“企业”提供的网盘。更适合内部团队协作和文件共享。不同的救援任务数据可按保密级别存储在微盘中,所有队员的浏览下载均有记录,无需担心当事人隐私信息外泄,信息安全有保证。
除了这份高度机密的救援数据,日常的训练资料也可以通过“微盘”实现跨区域共享。除了开展本地救援外,蓝天救援队平时还联合当地政府、中小学、社区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个课件和讲稿都可以上传到微盘,并打上“蓝天救援队”“水印”进行分享。全国团队成员均有查看权限,有效避免重复备课。正是有了如此完备的数字化管理体系,蓝天救援队从一个热心公益的民间组织,逐渐成长为专业成熟的救援组织。
作为全国最大的公益性应急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始终走在救援第一线。 “救援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性和专业。”从更流畅的应急联络系统到更灵活的在线培训系统,蓝天救援队通过数字化手段,成功完成了惊心动魄的应急救援。或许世界上没有“超级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危难时刻,蓝天救援队队员披上铠甲冲锋在前,微信企业也有幸继续为更多“平民英雄”保驾护航。
福利来了,加下方二维码领取【10大行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