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工业互联网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疫情爆发前,许多企业一直缺乏足够的动力来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的数字化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营销领域。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开始尝试使用线上办公等各种新模式,实现了线上建设,让企业开始尝到数字化的甜头。
归根结底,工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须经历彻底的数字化转型,才能不被新时代淘汰。当传统产业内部要素真正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才真正完成。
数字化是B2B企业逆势增长的引擎
突如其来的疫情迫使企业线下经营“停摆”。在这种变化下,升级趋势和在线用户需求进一步加强。此时,危机背后凸显的趋势是,企业数字化能力越强,损失越小。因此,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并加入了数字化转型的行列。
这一点在B2B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常通过邮件、短信、展会等方式获得客户。但邮件、短信开通率低,电话难以接通,疫情下展览暂停。同时,由于多个渠道的对接,线索无法追溯,导致同一线索通过多个渠道重复出现。因此,事实上,与B2C企业相比,B2B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变得更加迫切。
因此,那些数字化成熟的B2B企业,面对冲击,可以第一时间协同各部门制定应急措施,快速将业务转移到线上,将损失降到最低。
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对B2B企业的重要性。其实在此之前,很多传统B2B企业都非常想做数字化转型。然而,由于数据治理的难度、客户决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传统营销方式的优势,企业将“数字化”放在了重要但并不紧迫的尴尬决策位置。
我们看到很多B2B平台,从赚取贸易差价开始,转型到服务。利用数字技术,将供应链上下游的工厂端、流通端、零售端汇聚在一个平台上,通过数据实现三端的协同,从而实现产业链中生产、技术、商流、物流、金融、零售、服务的多方需求。最后,它将转变为工业数字基础设施。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国都正在进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数字化将成为企业常态化的工具。工业互联网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数字”中寻求“效率”,是产业重构的必然选择。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着不断增长的蛋糕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企业没有尝到精细化运营的甜头,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所以中国企业数字化发展滞后。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市场有很多2B巨头,比如Salesforce和Zoom,它们已经是市值1000亿美元的公司了。然而,中国新一代企业服务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整体体量来看,都还远未上市。因为美国所有行业都处于成熟阶段,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效率才能在股市中争蛋糕,而数字化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与美国,相比,中国企业服务公司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换挡,流量和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产能普遍过剩。企业开始面临存量竞争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运营。
但问题是,虽然企业早就知道中国市场已经从增量变成存量,并多次表示数字化变革,但却从未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根据埃森哲一份,的研究报告,中国80%的企业尝试过数字化转型,但真正释放数字化潜力的企业只有4%。
但正是因为疫情的迫害,企业在危机中意识到数字化的价值,不得不主动重构企业的数字化战斗力,从而提高效率,优化成本。我们可以肯定,未来将是一个技术为王的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使业务智能化、数字化,很多企业可以依靠数字化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必须是“头号工程”
虽然企业意识到了数字经济的价值,但这种能力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化不仅仅是应用一套软件,增加几个数字化部门的问题。数字化能力建设是一项强调系统设计和全员参与的工程。
虽然中国大部分企业意识到数字化的价值,但由于原有企业数字化能力弱、管理意识落后等各种问题,建设进程缓慢。业内专家认为,企业数字化战斗力建设需要在部署和应用数字经济的同时,调整组织流程和管理机制,通过企业内部大规模的网络协同和智能决策中心,构建敏捷组织和共同管理,激活人的创造力。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既是数字新技术的应用,也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革命。构建数字化能力的关键是将大数据转化为企业有价值的知识,赋能成为员工、机器、设备和系统的智能能力,赋能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数字化转型的上述特点也要求它必须是由企业高层领导和CEO主导的项目,不是噱头,而是实实在在的变革。不仅修修补补,还要有完整的应对策略。